?? 寧靜致遠與淡泊明志
關于寧靜致遠、淡泊明志一說,源自于《淮南子:主術訓》“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同: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 文化與歷史的禁錮
近日,與友人談人生與生活,吾提出“淡泊可以致遠”。友人,疑問:只知寧靜可以致遠,不知淡泊也可以致遠?及此,我再次想起了維果斯基的著名的“文化-歷史”理論。其理論之一含義有:語言,是人類發展創造的,發展過程中,后來人往往被先前的“文化歷史的涵義”所禁錮。
?? 打破思維固化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是對人生最經典的注釋。思維固化,是對人生發展的最大制約。從心態說開去,我們要學會用三棱鏡、多棱鏡觀察世界、感知世界,寧靜可以致遠,淡泊也可以致遠;執著可以致遠,變通也可以致遠;堅毅可以致遠,柔弱也可以致遠........
?? 探尋本真意義
觀念、意識,需要放開;需要打破禁錮;需要探尋本真意義,一切的禁錮于歷史經驗、死抱著“祖宗之法不可變”,總習慣著自我的價值取向、思維習慣面對和處理當下人與事,必然會起沖突,必然會產生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