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女,26歲,中考體育,女生800米,我的成績是三分零一秒。這個成績
在全縣也是名列前茅。考試前一個月,體育老師給了我一記腦瓜崩:“你這么胖,800米過不了關(guān)!”我說我一定能過。!最后打賭,誰輸了誰請客去小賣部。那時我胸有成竹,老師,你輸定了!
我跑步每次都是第一個沖出去,后勁不足。這種節(jié)奏反倒不如起跑慢但勻速的同學用時短。所以我深知自己缺的不是雞血,是耐力。耐力這個東西又需要積累,只能靠日常不間斷的練出來。
寒假前的體育課,我基本處于吊兒郎當?shù)臓顟B(tài)——跟著大家跑下來就行。因為我覺得,這個時候努力基本屬于無用功——過年吃胖白搭。寒假只要保證不間斷就行。那時,大家起大早跑步上學,我還處于騎自行車上學遲到的狀態(tài)。。。。
寒假大家約我早起跑步,我說起不來床。。。所以,我?guī)c起床幾點跑,比如十點起床十點跑。溜溜噠噠得也不讓自己累著,知道自己懶,累得肌肉疼就堅持不了了。。。。。而且也不是每天都跑,兩三天?偶爾一個星期。。。但一個寒假算是沒間斷。
開學后,基本慢跑是跟著大家節(jié)奏,快跑以及模擬測驗我就不參加了。。。大操場上自己溜溜噠噠。我不是懶散和故意特立獨行,因為快跑轉(zhuǎn)天肌肉會痛,接下來連續(xù)好幾天我都沒辦法練習耐力了。直到考試前一個月,我確信耐力出來了,日常練習便逐步提升平均速度。考試前一周的測驗,我僅用了七成力氣跑了第一名且遠遠超過滿分線,同學和老師吃了一驚。
so,中考使了吃奶的勁跑,三分零一秒這個成績,胸有成竹,名副其實。
那時總覺得和大家不一樣。這是其中一個例子。
——————
老師總說,畢業(yè)生壓力大,要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給自己信心。我覺得優(yōu)點就在那擺著,應該看缺點啊,揚長避短;謙虛不能使人進步,看木桶的短板,取長補短,才能基礎(chǔ)穩(wěn)固。而不是刷題。
比如說,畢業(yè)生要保存精力努力學習,不要臭美,我覺得學業(yè)都這么累了,爭奇斗艷,增添活力,有助于學習。畢業(yè)生不穿校服才好。
好像努力刻苦才值得好成績,我這種下課跑廁所透風的被批評吊兒郎當,否則就是心機girl,故意污染班集體學習氛圍。實際我那時焦慮抑郁,在“自體虛弱”的基礎(chǔ)上,維持精力了。
落單的青春期,2018年我才發(fā)現(xiàn)且確信了一點兒——我和別人不一樣,是優(yōu)點,不是個“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