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看似情緒穩定的伴侶,往往更容易逼瘋你。親密關系里,有一種比冷暴力更讓人崩潰的情況,叫情感漠視,比如他從來不會主動分享自己的生活,你給他發消息吧,他也會回,但只要你不延續這個話題,你們的聊天就停在這。他也不期待浪漫的約會,但如果你要求呢,他也會去做,而且你生氣的時候,他還會立馬道歉,但是你就是感受不到他的溫度,這種人其實看起來情緒很穩定,但他根本沒有辦法回應你的情感需求,比如說當你受了委屈想讓他給你一些安撫,他可能會輕飄飄的來一句,至于嗎,沒必要。一下子把你當前的委屈不滿的情緒直接給否定,甚至還帶著一絲絲的嫌棄,就仿佛在說你也太小心眼了吧,你成熟一點吧,這種看起來的情緒穩定,實際上是在否定甚至羞辱你當下的情緒,這就很容易讓你產生一種羞恥感,而一旦產生這種感覺。實際上是在忽視、否定甚至羞辱你,當下的情緒這就很容易讓你產生一種羞恥感,而一旦產生這種感覺,你就很難再保持理智和冷靜。他把你逼瘋,然后冷靜的看著你發瘋,甚至說你自己都懷疑自己有病、情緒不穩定。而且大部分人會同情這個情緒穩定的伴侶,然后認為是你在無理取鬧,所以跟這種人相處呢,就好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他好像沒有做錯什么,但跟他在一起真的很難過,其實什么叫情緒穩定呢?就是我們能夠識別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并且通過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的人也會有能力去接納別人的情緒,并且允許對方表達出來。從這個角度來講啊,一個不能接納你情緒的伴侶,根本就不是所謂的真正意義上的情緒穩定,所以如果你在一段關系里一直情緒崩潰,而對方一直情緒穩定,你要知道啊,這可能根本不是你的錯,而是你的情緒從一開始就沒有被看見過,所以你先不要忙著自我攻擊,你要做的是嘗試去自己,看見自己的情緒去安撫那個內在小孩,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對方回應無能,但是你可以自己去回應的。
0 3
-
《當我真正愛自己》 卓別林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 我才認識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 都只是提醒我: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 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真實”。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 我才懂得,把自己的愿望強加于人, 是多么的無禮,就算我知道,時機并不成熟, 那人也還沒有做好準備, 就算那個人就是我自己。 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尊重”。 當我開始愛自己, 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 我知道任何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 都是對我成長的邀請。 如今,我稱之為“成熟”。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才明白,我其實一直都在正確的時間, 正確的地方,發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 由此我得以平靜。 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自信”。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 我不再犧牲自己的自由時間, 不再去勾畫什么宏偉的明天。 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樂的事, 做自己熱愛,讓心歡喜的事, 用我的方式、我的韻律。 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單純”。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開始遠離一切不健康的東西。 不論是飲食和人物,還是事情和環境, 我遠離一切讓我遠離本真的東西。 從前我把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 但今天我明白了,這是“自愛”。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不再總想著要永遠正確,不犯錯誤。 我今天明白了,這叫做“謙遜”。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不再繼續沉溺于過去, 也不再為明天而憂慮, 現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發生的當下, 今天,我活在此時此地, 如此日復一日。 這就叫“完美”。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明白,我的思慮讓我變得貧乏和病態, 但當我喚起了心靈的力量, 理智就變成了一個重要的伙伴, 這種組合我稱之為“心的智慧”。 我們無須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 矛盾和問題,因為即使星星有時也會碰在一起, 形成新的世界,今天我明白,這就是“生命”。
-
【不內耗的善良,是帶著力量的溫柔】 善良≠自我消耗, 真正的善意, 是像光一樣照亮他人, 卻不燃燒殆盡自己。 ? **不內耗的善良是怎樣的?** ? 先護住自己的能量池,有余力再渡人; ? 允許別人承擔自己的課題,不替他人的因果買單; ? 幫助時坦蕩,拒絕時干脆,愧疚感清零; ? 像河流滋養土地,但從不困在泥潭里; ? 相信善良是一種選擇,而非討好世界的工具。 ???? 最高級的善意, 是帶著清醒的邊界感—— 能彎腰為他人打傘, 也記得在暴雨天先穿好自己的雨衣。 【你的善良,要長出牙齒】 溫柔,但有底線; 共情,但不共債; 付出,卻不透支。 愛世界前,先優先愛自己, 這樣的善意才會流動成滋養, 而非內耗的漩渦。
-
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創傷,都是因為切斷了與父母的鏈接!我們之所以無法接受自己的父母,是因為父母的語言或行為曾經傷害到了我們。這種傷害也許是一種嫌棄,也許是一種否定,也許是一種不認可,不管是哪種傷害,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不被愛!因為自己沒有得到父母的愛,于是,會采取自認為報復的方式——我們也不去愛父母,不去接納父母,也不去承認父母。自認為阻斷與父母的連接會讓我們的內心得到一些補償與平衡,但是,殊不知,在你阻斷與父母的這份連接時,你也阻斷了與自己生命的連接!
-
生活是一場漫長的旅程,我們總是害怕犯錯,害怕拒絕,害怕失去朋友。但其實,真正的成長就是學會對自己說:可以。 ⒈ 犯錯了,沒關系,這才是真實的你。 ⒉ 說“不”,是守護自己界限的開始。 ⒊ 取關,是為了把時間和精力留給更值得的人。 ⒋ 傷心了,允許自己難過,因為你也是人。 ⒌ 開心了,盡情享受,別因為別人的眼光抹殺自己的快樂。 ⒍ 累了,就休息,世界不會因為你的停下而崩塌。 這一切都可以,因為你值得活得真實,而不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中。
-
莎士比亞曾說:「生命苦短,只有美德能將它傳到遙遠的后世。」 沒有了愛的語言,所有的知識都是驕傲的,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所有的品格都是缺陷的,所有的道德都是虛假的,所有的希望都是暗淡的。 一個負能量的人,除了影響你的情緒,還會拉低你的身段。 一個正能量的人,從不埋怨生活,自帶各種光芒,還會不斷地鼓勵別人,使你變得更優秀自信。 你的人生,既然是你自己做主,那么就由你自己負責。消極的態度和積極的思想,往往就是你與別人之間最遠的距離。 正能量的人,往往沒空負能量。 當你擁有什么樣的思想便會活出什么樣的人生
-
人之所以會委屈自己去討好某人,是因為潛意識里有了幻想:沒有了他會很糟糕,沒有了關系會很糟糕。
-
有些時候說出真相是殘酷的,但是不說出,就一直活在幻想里,走不出來。 敢于面對自己,也是敢于面對真實的世界。
-
心理學家在研究孩子的成長發展規律后,將培養孩子習慣關鍵的3-6歲,稱為“潮濕的水泥期”。 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媽媽都是離對孩子最近的那個人。孩子將定型成何種人,絕大部分取決于媽媽如何塑造。 鄭淵潔說:“母親的含義是影響,對孩子的影響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后天滲透,并貫穿孩子身上的每一個細胞。”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孔不入的,又是漸進深遠的。媽媽什么樣,孩子就是什么樣。 #當代家庭教育
-
接納的本質是將個人價值和行為表現進行分離,不因這個人行為的表現不好而將這個人視為一個不好的人,無價值之人。 所以真正的接納,就是接納這個生命體的存在,這個生命體因存在而有價值。 ?
-
?比昂有一句話說:當一個人經歷了苦難,他如果不去體驗,不去感受,他就感覺不到痛。他們只不過是用了一些原始的防御,那么這樣的創傷會傳遞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