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妻子,非常愛家庭,而且她希望丈夫也能夠參與孩子的活動。她一天到晚跟她的丈夫講說:“周末我們全家到外面郊游,好嗎?”但她的丈夫的事業心很重,下班了以后,什么地方都不想去,就想休息和看電視。這位妻子心中恨得癢癢的,就說:“你不愛我,不愛孩子,也不愛家!”她越想越氣。
這個沖突和她搞不清楚這到底是誰的需要有關。??
直到有一天這位妻子忽然有個新的領悟,她發現了她丈夫的需要是在家休息,輕松地看電視。而想要讓丈夫多參與一點家庭活動其實是她的期望,是她的目標,是她自己的需要。過去用罵的方式,罵了半天,結果不但大家搞得很不愉快,而且對事情一點幫助都沒有。英文說:“Whatever works,keep doing it;whatever do not work,do something different”。意思就是說,你過去試著有用的方法,可以繼續用下去。但是試了幾百遍還沒有用的方法,就要換一換了。
這位妻子終于發現,在丈夫不覺得有這個需要,還不愿按她的方式去做之前,對她而言,比較聰明的做法應該是“接受現實,反敗為勝”,另外投資精力,想辦法誘導丈夫來滿足她的需求。當妻子把這個重要的觀念搞清楚,知道自己的幸福、快樂,與需求的滿足是自己的責任時,她就開始改變,不再罵先生,而是學習用智慧的方式,幫助先生成功地滿足妻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