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和有毒的羞恥感會增加患抑郁癥的可能性。
- 適應不良的圖式是指通常在生命早期形成的負面感知和信念模式。
- 適應不良的圖式可能會增加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可能性,尤其是情緒障礙。
-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缺陷/羞恥和社會孤立的模式是抑郁癥的最大認知風險因素。

資料來源:IamFOSNA/Pixabay
Bishop 等人最近的一篇論文。調查抑郁癥和早期適應不良圖式之間的關系——在生命早期發展的消極感知或信念模式。
這種信念的一些例子是:“我是個失敗者”、“我一文不值、不可愛”和“如果人們了解了真實的我,他們會拒絕我。”
該評論發表在 2 月號的《臨床心理學與心理治療》上,得出的結論是,缺陷/羞恥和社會孤立模式是抑郁癥的最大認知風險因素。
調查早期適應不良的模式和抑郁癥
該論文回顧了 51 項研究。
設計:大多數是橫截面的(只有兩個采用縱向設計)。
樣本量:從 38 到 1,529 名參與者。
樣本平均年齡:18.5 至 69.2 歲。
性別:大多數研究包括兩種性別(七名,只有女性)。
樣本類型:15個臨床樣本(例如,重度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兒童虐待);21 個非臨床樣本(例如,高中生或大學生、普通人群);15 個病例對照設計。
結果
一系列薈萃分析表明,所有早期適應不良的圖式都是成年期發展為抑郁癥的認知風險因素。但那些抑郁癥嚴重程度較高的人傾向于支持“與感覺自己不屬于或不適合、有缺陷、壞或無效有關的模式”。
總體而言,抑郁癥顯示:
- 與自我犧牲、權利和不屈不撓的標準模式的小關聯。
- 與被遺棄、尋求認可、依賴/無能、情感剝奪、情感抑制、糾纏、失敗、自我控制不足、不信任/虐待、消極/悲觀、懲罰、征服和易受傷害的中度關聯。
- 與缺陷/羞恥和社會孤立的大關聯。
請參閱我之前對《今日心理學》的貢獻,以了解有關上述 18 種適應不良圖式的更多信息。
從羞恥和社會孤立到抑郁
因此,抑郁癥的最大認知風險因素是羞恥和社會孤立。
什么是恥辱?羞恥是一種痛苦的情緒,涉及對自我的潛在或實際負面評價。
羞恥不一定是適應不良的。就像健康的自豪感或適當的內疚一樣,適量的羞恥具有有用的社會功能。
例如,羞恥會提醒我們社會地位或重要關系的變化。羞恥的一個關鍵功能可能是減少社會威脅的可能性——即被貶低、拒絕、排斥或排斥。
相比之下,有毒羞恥——以及長期未滿足的接受和歸屬需求——可能在各種心理健康狀況的發展和/或維持中發揮作用。
一些例子是飲食失調,邊緣或自戀病理學,特別是情緒障礙,包括自殺行為。
有毒羞恥感與情緒障礙和抑郁癥相關的一個原因是:過度或長期的羞恥感會使一個人感到不被重要的人(例如父母、戀人)所愛或不受歡迎;這種受挫的歸屬感和由此產生的長期孤獨感會增加抑郁和自殺的風險。
有毒羞恥與抑郁癥和自殺有關的另一個原因可能與社會地位低下有關。抑郁和羞恥感通常都涉及到失敗、自卑甚至被困(例如,身體、工作或生活不足)的感覺。在羞恥和沮喪中,都有一種絕望的想要逃避——從一個人的壓力境地、卑微的地位、尷尬或羞辱的記憶等。

資料來源:LeandroDeCarvalho/Pixabay
羞恥的應對策略和治療
研究回顧發現,早期適應不良的圖式是抑郁癥的認知風險因素。
抑郁癥與早期的缺陷/羞恥和社會孤立的適應不良模式最密切相關。
這意味著最有可能患上抑郁癥的人傾向于:
- 感到孤獨、與眾不同和脫節,經常擔心自己不屬于或不適合。
- 相信他們是壞的和有缺陷的——如果暴露他們的真實身份,就會有嚴重的缺陷或天生就不可愛。
如果沒有治療,適應不良的圖式通常會通過圖式一致的情況和無效的應對策略得到加強和延續。
例如,由于對拒絕和遺棄的強烈恐懼,那些為自己的身份感到羞恥的人(即,感到深深的缺陷和不可愛)可能會通過孤立自己或與他人保持距離來應對羞恥感。這不是一種有效的應對策略,因為它限制了測試一個人的假設是否正確的機會,例如假設人們如果發現他或她有缺點就會拒絕這個人。
不檢驗假設會讓人相信,一個人確實存在嚴重缺陷和不可愛,無法適應或屬于任何地方。
好消息是,可以通過治療治愈羞恥感:
以同情為中心的療法可能對治療羞恥感特別有幫助。這些療法教會患者如何平衡情緒調節系統,體驗安全和溫暖的感覺,減少對自我同情的抵抗力,并以自我友善的態度回應自我批評。
圖式療法不僅可以用于治療羞恥,還可以用于治療其他早期適應不良的圖式,并降低患精神疾病(例如抑郁癥)的風險。
圖式療法幫助患者識別核心情感需求(例如,對安全、情感滋養、自由、自主的需求),并選擇健康和適應性的方式來滿足他們的核心需求。他們還學習有效的應對技巧、改善人際關系的方法以及更靈活思考的策略。
關于作者

Arash Emamzadeh?就讀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在那里他學習了遺傳學和心理學。他還在美國完成了臨床心理學和神經心理學的研究生工作
相關推薦: 過去、現在、未來:不要陷入單一的時間維度只有經歷過的現在才存在,但我們可以通過記憶進入過去,我們對未來有期待。 時間維度之間的切換對于個人適應不斷變化的情境需求至關重要。 平衡時間視角是個人靈活關注不同時間取向的能力。 時間元認知是有意識地自我調節對過去、現在或未來的關注的能力。 一個人陷入了他的記…